伟德betvlctor国际官网欢迎您!!
伟德国际首页 院长信箱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伟德国际新闻
青山着意,绿水有情--怀念林学家梁玉堂先生
发布时间:2017-08-10 作者:刘观浦 浏览次数:1331

梁玉堂是我心中十分敬仰的老师。1975年春天,英俊潇洒的老师给我们园林班讲授种苗学,在泰安农场苗圃教我们如何整地、如何浸种、如何播种实生核桃。回想起当年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前不久,伟德betvlctor国际官网希望我采访一下老师,将他在科研创新、教书育人、服务林业生产方面的工作进行梳理,将他的学术成长、优良学风和治学精神进行总结,以教育鼓舞青年学子传承和弘扬梁玉堂等老一辈林学家的优良学风与治学精神,在新形势下走好与工农相结合、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成才之路,提高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1219上午9时许,我如约来到梁老师家采访。此前,梁老师已经打开楼门,提前烧好了泡茶的热水。听到了我上楼的脚步声,他高兴地把我迎进了家门。

冬日的阳光从宽大的玻璃窗外照射进来,客厅里暖洋洋的,充满了温馨。

坐在舒适的沙发上,品着铁观音的清香,聆听老师讲述他少年求学、青年读研,把新疆良种核桃引种到北京,将南方毛竹引种到山东,开展青石山绿化试验、刺槐用材林优化栽培模式研究、杨树良种培育和栽培技术推广的经历,聆听他讲述爱生如子、把学生当朋友,与爱人龙庄如教授相识、相知、相爱的故事……

老师把他主编并出版的《刺槐栽培理论与技术》、《种苗学》、《树木营养繁殖原理和技术》等专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证书,山东省人民政府记一等功的奖章以及毕业生的来信,展示在面前时,我自然把祖国的青山绿水与梁玉堂等老一辈林学家的奉献联系在了一起。

青山着意,绿水有情。正是有了国家的林业政策、科技支撑和几代林学人的不懈努力,才有了我国森林覆盖率由1949年的8.6%增长到今天21.63%的可喜局面。从泰沂山区,到华北平原,身披绿装的山峦,郁郁葱葱的大地,无不展示出梁玉堂等老一辈林学家用科技描绘祖国山川的魔力。

        少年求学

19307月(农历六月初一),梁玉堂出生在察哈尔省(今河北省)阳原县龙凤坡村的一个农民家庭。梁玉堂两岁时,母亲去世,而父亲又娶了继母。他由姐姐和祖母抚养,六岁时姐姐出嫁由祖母照管,开始过着寂寞的生活。八岁时他曾在本村读私塾。

19402月,梁玉堂到外地小学读书,开始了他艰苦求学的生活。

19458月,日本投降。梁玉堂小学六年级未正式毕业,随后回家到附近的四十亩滩村小学补习。这时,察哈尔省已经解放,他在学校里学到了一些新内容——如《朱德的扁担》等。同时,学校组织了儿童团,活动搞得很活跃。当时,梁玉堂很喜欢这样一个环境。

19465月,梁玉堂小学毕业后,父亲的意见是让他学手艺,理由是哥哥在家种地,生活很苦,希望梁玉堂学成手艺赚些钱,帮助家里。可是哥哥的意见是让弟弟继续升学,梁玉堂当然更愿意升学,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又踏上了去外地求学的路程。

当时,阳原县基本上没有正规初中。因为姐姐在张家口居住,而张家口中学是一所比较好的公立学校,住宿吃饭基本上不要钱,只要考上公立学校,家庭贫困一点儿也没有关系。

1946年上半年,梁玉堂到了张家口,在姐夫的辅导和帮助下考了初中二年级插班生,上了初中。入学后,梁玉堂觉得考上中学不容易,一定要好好读书。所以他变成了一个专心读书的人,因而功课较好。在张家口中学时,他身体长得瘦小,在一起读书的同乡认为梁玉堂是一个小孩儿,时常和他开玩笑。

19486月,梁玉堂初中毕业,他和几个小伙伴背着行李去北京考高中。他们下了火车,找到察哈尔省会馆,凭着中学开的介绍信,住进了会馆。当时公立学校招生已过,梁玉堂考上了北京私立惜阴中学免费班。

1949131北京宣告和平解放。3月,中共中央由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迁往北京。解放后,惜阴中学派来了一位政治教员,由他介绍,梁玉堂于1949710参加了北京市大中学生暑期学习团,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大众哲学》等。810他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回学校后担任惜阴中学学生会主席。195026,转入北京市立第五中学学习。到五中后继续担任学生干部,于19517月在五中高中毕业。

自从北京解放到他高中毕业,梁玉堂在思想上、行动上有了很大进步。他不再是死读书了,对新社会有了认识,他知道了为什么要读书,消除了过去那种自私自利的思想。在这一阶段,学校不收学费,吃饭住宿不收钱,这样对他继续学习的经济压力就小了。同时,梁玉堂在思想上、行动上、学习上都有了进步。这段时间他阅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新儿女英雄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社会发展史》等书籍,这些书对他成长影响较大。保尔·柯察金那种学习认真、毅志坚强、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给他的工作和学习增添了新的动力。

北林研究生

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始,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新生活的开始。梁玉堂和那个时代的青年人一样,经过颠沛流离的小学、中学求学阶段,迎来了充满希望的新时代。他有幸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和研究生。

19517月,梁玉堂高中毕业报考了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入学第一年,先到农场实习。回校后,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成立北京伟德betvlctor国际官网,梁玉堂成了北京伟德betvlctor国际官网林业系的学生。在北林读书,学生吃住不要钱,伙食又好,生活日用品还可以申请补助,梁玉堂沐浴在新中国的阳光中,学习更加刻苦。在大学期间,梁玉堂积极要求进步,并于19536月光荣入党,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19558月,梁玉堂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北京伟德betvlctor国际官网,留校任教。两个月后,北京伟德betvlctor国际官网提出要培养研究生,但是北林自己的教师没有条件培养研究生。建国初在学习苏联的社会背景下,经教育部批准,北京伟德betvlctor国际官网从苏联聘请了列宁格勒伟德betvlctor国际官网系主任、教森林培育学的教授,到中国来带研究生。当时,计划在全国招5名研究生,后来扩招到10人。北京伟德betvlctor国际官网选派梁玉堂读研究生,另外还有东北伟德betvlctor国际官网、南京伟德betvlctor国际官网、西北农学院林学系等高校选派的教师。还有一些高校向教育部提建议,说我们学校没有读研究生的名额,能否派青年教师进修,跟着研究生一起听课、实习、做论文,毕业发进修证,行不行?教育部采纳这些高校的建议,又在全国高校另外选派20人,组成了30人的研究生班。

研究生班原来计划学习3年,后因各高校亟需教师,就压缩成两年。苏联教授为研究生讲授森林培育学等课程,他教学认真,要求严格,为梁玉堂学术成长奠定了基础。19577月,梁玉堂通过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获得研究生毕业证书。

在读大学和研究生期间,梁玉堂除了从苏联专家那里获得业务知识外,还从北京伟德betvlctor国际官网老教师那里获得学术成长的根基和灵感。当时,孙时轩是讲师,给梁玉堂讲种苗学;王林是教授,从林业部造林处选派来北京伟德betvlctor国际官网任造林教研组主任,为学生讲造林学,讲在解放区造林的工作经验。1981年,北京伟德betvlctor国际官网主编全国高等林业院校试用教材《造林学》,孙时轩教授特邀梁玉堂参与编写,并承担完成其中三章的编写任务。王林是北京人,在专业和思想上很关心梁玉堂的成长,对梁玉堂的教学、科研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

研究生毕业后,梁玉堂继续在伟德betvlctor国际官网林业系任教。他对一些课程像造林学、种苗学,一边学习领会一边用于教学,很快成为教学主力。梁玉堂为小班上课,也为大班上课,最多的时候给8个班240名学生上大课。由于教学效果好,他很快成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在王林教授的领导下共同指导研究生。

新疆核桃  北京落户 

在课堂教学中,梁玉堂体会到只为学生讲书本上的知识,效果不好,应该不断补充新内容。他认为教师必须搞科研,必须及时把最新研究进展、学科动态和科研成果充实到教材中,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新知识、新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核桃是我国重要的干果和油料作物,经济价值非常高,在我国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山区都有分布,而新疆、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北京等地区比较集中。但俗话说:“桃三杏四梨五年,要吃核桃十几年。”由于核桃开始结果时间晚,一直影响人们的种植积极性。核桃结果晚的难题,引起了青年教师梁玉堂的极大关注。

1959年春,梁玉堂通过调查,发现我国有两个地方的核桃结果早。一是新疆核桃,两三年结果,面积较大;二是陕西扶风核桃,两三年结果,但面积很小。新疆南疆阿克苏地区早熟核桃多,而且丰产、皮薄、出仁率高。于是,梁玉堂对造林教研组主任王林教授说:“我们是否把新疆良种核桃引到北京来,您看这个事能办吗?”王林说:“能办,我支持你把它引到北京来!”王林还给梁玉堂筹集了一部分研究经费。

1959年夏天,梁玉堂带着两名研究生,到新疆南疆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实地考察,对新疆核桃的品种特性,历史演变过程等进行深入研究。到了那儿一看,有的核桃皮很薄,有的两三年就结果了,很丰产,这使梁玉堂喜出望外。他们在新疆考察了三个月,在新疆林业部门的支持帮助下,筛选出4个早熟丰产的核桃优良品种,并在秋天收获后带回北京。

1960年春天,梁玉堂把从新疆引种的优良核桃播种到北京西山的妙峰山林场,第二年这些来自新疆的“贵客”就结果了。第三年有的植株能结100多个核桃。新疆早熟核桃品种引种成功,吸引了新闻单位的关注,人民日报副总编安岗专门来到北京伟德betvlctor国际官网采访,到妙峰山林场了解情况,邀请梁玉堂写文章介绍新疆核桃的引种情况。不久就在1962619《人民日报》头版重要位置刊发了《北京引种新疆良种核桃成功》的消息和《新疆核桃结新果》社论,在第二版刊发了王林、梁玉堂等撰写的《在北京地区引种新疆核桃的初步探讨》的长篇文章和新闻图片

在《人民日报》刊发消息的前一天晚上,梁玉堂住在《人民日报》社,以备有事相商。第二天早晨,梁玉堂在返回学校的路上,就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播音员广播了《北京引种新疆良种核桃成功》的消息和《新疆核桃结新果》社论的内容摘要。

《人民日报》社论是这样说的:

核桃树真的能够在播种之后的第二年结果吗?大多数人对于这个问题都怀有很大的疑问。这种疑问是有道理的。因为,大多数的核桃要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开花结果。人们虽然喜爱核桃,可是因为它生长的时间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栽种它的积极性。现在,用新疆的优良核桃品种培育核桃树,可以早结果了。种上这种优良品种的核桃,人们在两三年之内就可以吃到果实。也许有人说,第一年才结两三个核桃不太少了吗?其实,一般品种的核桃第一次也不过结两三个果。能够隔年见果,比起十年见果,这已经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了。

谈到当年将新疆核桃引种到北京成功的原因,梁玉堂现在依然难以掩饰内心的自豪和喜悦。他说:“当时为什么能够引种成功,我总结了一下,主要原因是学者在地质考察中发现了核桃有野生种。新疆原来是湿润地区,随着地壳的变化,变成了干旱地区,后来核桃慢慢地适应了干旱地区的生长环境。因此,它应该是旱生化的湿生种。从理论上讲,把新疆核桃引种到降水量600700毫米的北京地区是没有问题的!”

1962年之后,适宜核桃生长的省、市、区相继进行引种,都获得了成功。1980年以后,梁玉堂等曾到北方六省、市进行调查研究,引种效果都很好,并撰写了总结报告。

南竹北移  山东生根

19662月,为解决与爱人两地分居问题,梁玉堂由北京伟德betvlctor国际官网调到山东农学院。正当他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教学、科研无法进行,梁玉堂心里空落落的。泰安农场有个几十亩地的苗圃,眼看就要荒芜,梁玉堂舍不下这些嫩绿的树苗,主动要求去管理苗圃。

1970年,山东省土产公司一位姓谭的同志,来学校找到梁玉堂。他说:“梁老师,咱们山东土产公司需要大的竹子。山东有淡竹,做一些东西,如用作建筑脚手架或劈成竹篾子搞编织,淡竹不适宜。毛竹比较大,你是不是能研究一下南竹北移!”梁玉堂说:“很好啊!你有钱吗?”他说:“我们资助你呀,我陪你一起去南方考察,一切由我负责!”

当时,高校教师没有科研经费。老谭同志知道梁玉堂是讲师,从北林来的,就想找梁玉堂干点事。梁玉堂对学校革委会的人说:“人家来找,对生产有好处,我也不属于哪个派别,看能不能和省土产公司合作搞南竹北移?”革委会同意。他们两人就到江西、浙江、福建、安徽好几个省考察,去了两次,每次一个半月左右。最后,老谭问梁玉堂:“老师,咱们从哪儿引合适?”梁玉堂说:“考虑到毛竹对湿润气候的条件要求,尽量从靠北方的地方引,应该从安徽、江西引,不要从福建引。竹子生长在南方,喜欢多雨湿润,应以日照、崂山湿润地区为主,泰山可以引一部分,东南沿海可以引,作引种试验。”

随后,由山东省土产公司负责,从安徽将毛竹引种到山东,崂山、乳山、日照都引种了,泰山和泰安农场也做了引种试验。

1972年隆冬的一天,气温降到零下19度。梁玉堂不放心农场苗圃引种的毛竹,第二天一早他赶到农场一看,引种的毛竹全冻死了。泰山上引种的毛竹,地上部分冻死了,地下部分没冻死,第二年发出竹笋来了。他由此得出结论:鲁西北、鲁西南平原地区不宜引种毛竹。

经过几年试验,南方毛竹在山东的崂山、乳山、泰山、日照等地引种成功,有效解决了生产需要。为总结引种毛竹的经验,梁玉堂到引种成功的地区实地调查,写出了一批研究论文和专著,先后完成了《毛竹栽培》(自著 1974年)、《北方毛竹栽培》(合著 1978年,农业出版社)、《毛竹种子育苗》(自著 1976年,林业科技通讯)、《竹子抗寒性的初步研究》(自著 1979年,辽宁林业科技)。这些研究论著,为进一步做好南竹北移工作奠定了基础。

青石山绿化解难题

山东省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40%,其中青石山的面积为14946平方公里,占山区总面积的27.5%,为全省总面积的9.8%。青石山区立地条件恶劣,坡陡、土层薄、土壤持水量少,且岩层结构易漏水,土壤肥力低,但含钙量大,土壤流失严重,历来是山区造林的难题。造林效果一直不好,多数为残林、疏林,更多的地方是荒坡秃岭,岩石裸露。

为解决青石山造林绿化的难题,1991年梁玉堂带领青年教师,选择安丘市温泉乡的东旺小流域进行“青石山造林技术研究开发试验”研究。

1992年开始,他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规划设计,确定了造林技术开发试验的总体构想,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了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综合治理和开发试验研究。提出了选择耐旱树种与旱作造林相结合的造林技术;山地造林、封山育林与水土保持相结合的大环境调控技术;开展了植被恢复保护及把野生经济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纳入山区林业生产结构等方面的研究,为确定青石山区最佳造林模式和最佳配套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造林树种的选择上,他们从树木形态、解刨、生理特性等多项指标,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其树种抗旱特性进行综合评判,使该项研究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课题通过开发试验,在安丘市温泉乡东旺小流域建成示范区1000亩,封山育林8000亩,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试区森林覆盖率由开发前的11.2%提高到42.%。并在安丘市11个乡镇推广,总面积达3.9万亩。使试区及推广辐射区的水土流失得到控制,自然面貌及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潍坊推广面积16万亩,平均造林成活率达85%以上建立青石山区造林绿化示范区,对沂蒙山区造林进行考察,为467万亩的“沂蒙山区造林绿化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等提供技术依据,取得显著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199612月,省科委组织专家对该课题进行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研究内容丰富,难度大,资料规范齐全,数据可靠,方法科学,效益显著。在青石山区最佳造林模式研究方面有所创新,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对解决青石山造林绿化问题,针对性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青石山造林技术开发试验”研究成果,1997年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刺槐优化栽培早成材

刺槐是我国引进的速生阔叶林树种中最为成功,栽培历史较长,栽培面积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生产潜力最大的工业用材树种。刺槐生长快,木材坚韧细腻、抗冲击、耐腐朽,尤其是顺纹抗压强度较大,是理想的短周期工业用材树种,最适宜于建筑材和矿柱材。加速刺槐人工林培育,特别是加强对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定向培育的研究,以期在短期内生产所需要的材种具有重要意义。

1986年梁玉堂承担了国家“七五”重大攻关课题“刺槐速生丰产技术研究”。经过5年工作,他们在良种选育、快速育苗、栽培技术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使刺槐轮伐期由2030年缩短为1015年,产量也提高12倍。

1991年,梁玉堂申报主持的课题“刺槐建筑与矿柱材林优化栽培模式研究”被列入国家“八五”重点攻关课题。开始了他在林业科研道路上的又一次攀登。同时,他联合了河南、河北、安徽、辽宁等省的科技人员参与攻关研究。

本课题在“刺槐速生丰产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的需要,以定向培育建筑材和矿柱材为目的,紧紧围绕优化栽培模式这个核心,突破传统的观念和研究方法,以当今世界林业研究发展趋势为借鉴,将数学模型、数量化理论、系统科学、计算机仿真技术、动态技术经济分析等最新科技成就和传统的速生丰产系列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立项研究刺槐建筑与矿柱材林优化栽培模式,用以具体有效地指导全国刺槐人工林的营建和经营。

按计划要求,课题组经过10年全面研究,已按期圆满完成研究任务,达到了专题合同规定的考核目标。各类试验林、示范林生长发育良好。8年生石林刺槐人工林,平均胸径14.9厘米,平均树高15.6,年平均材积生长量为0.88立方米/亩;400亩试验示范林的造林成活率90%以上。4年生石林刺槐人工林,平均胸径8.0厘米,平均树高7.6,超过合同规定的生长指标。完成了中国刺槐栽培区区划,编制了刺槐主要栽培区单形和多形立地指数表、数量化立地指数表,划分了立地条件类型;营建50亩无性更新试验地,提出了刺槐萌生更新特性、林分生长模式及经济效果评价;按照培育建筑材、矿柱材的经营目的,分别确定了刺槐实生林和无性更新林和合理轮伐期;制定了优良无性系人工林合理的造林密度;研究了无性系人工林生长过程;研制了计算机软件——刺槐人工林经营模式系统Robinia10;筛选出10个刺槐建筑与矿柱材林优化栽培模式,内部收益率大于15%,建立了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

传统技术与计算机结合,他们在全国划分了十个不同栽培区,每个栽培区的刺槐又详细分为实生林、无性系林和萌生林三种类型。他们把栽培区的立地条件、气象条件、用材要求、生长收获情况等全部进行数量化统计分析,做成数学模型,编制成计算机软件,完成了刺槐人工林经营模拟系统,从而实现了传统林木栽培技术与计算机科学的结合。应用这一软件,只要输入国内任何一个刺槐栽培区的立地条件,给定培育的材种,计算机立刻就会提供育林技术措施、林分生长收益预测及经济效益分析。1998年,国内知名专家对这项成果进行鉴定,认为该成果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

这项成果已在山东、河南等省推广350多万亩,每年创造近亿元的经济效益。1999年该成果获国家林业局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又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4月梁玉堂被记山东省一等功。

杨树良种  生态富民

杨树是世界性速生丰产工业用材树种,种质资源丰富,木材用途广泛。20世纪90年代中期,山东省杨树用材林150多万亩,林网、四旁树木2亿多株,占全省速生丰产林、林网、四旁树木的60%。全省木材加工企业约9000家,多数为杨木加工企业,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因此,杨树是山东林木良种产业化开发研究的首选树种。

在当今世界,杨树生产已进入定向培育阶段,为了提高杨树的产量、质量、抗性和效益,需要不断地进行品种更新,并根据培育目标和品种制定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20世纪90年代中期,山东省杨树良种选育和推广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品种比较混乱、混杂,有些栽培品种亟需更替;定向选育目标不太明确;栽培技术仍较粗放,尚不能根据培育目标和品种制定合理的栽培措施;杨树良种繁育体系尚不健全。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杨树的定向培育、良种产业化开发以及产量、质量和效益。通过立项研究解决这些问题,既可以提高杨树良种产业化开发的进程、水平和效益,又能带动整个林木良种产业化开发上升到一个新水平,具有重要和深远意义。

为此,作为1996-2000年山东省农业良种产业化开发(“三0工程”)项目中的林木研究首席专家,梁玉堂主持了“杨树良种产业化开发”项目,他与伟德国际官网登录入口、山东省林科院、山东省林业厅种苗站等单位的科技人员协作开展研究。

经过5年联合攻关,课题组圆满完成研究任务。2002年冬受省科技厅委托,省林业局组织专家对“杨树良种产业化开发”项目进行成果鉴定。

该项目采用引种、选种、育种相结合,实验室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研究示范与推广开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严格进行比较试验,正交设计和区域试验,在杨树良种引进选育中,做了浩繁艰巨的工作,取得了大量研究数据和成果,技术路线正确,研究方法科学、试验手段先进,研究内容丰富;通过对现有杨树品种的全面筛选,确定了山东省各杨树栽培区近期(1997年)适于在栽培主要杨树良种15个。为规范全省杨树良种产业化开发提供了依据。山东省林业厅于1997年发布实施;经多点区域化试验,选育出综合性优良的黑杨新无性系L359个,其材积生长量可超过对照品种(I-69杨)10-30%;选育出短周期纸浆材良种三倍体毛白杨BT-173个,为对照(易县雌株毛白杨)的355%。并研制出嫩枝嫁接扦插育苗法,育苗效果良好;通过杂交育种,初选育出窄冠黑杨新无性系4个,生长量与对照(I-69杨)接近,冠幅为对照的1/2-2/3,为平原农区建立林农复合生态系统提供了新的树种;利用转耐盐基因(MTI-D)转化八里庄杨,利用转磷脂酶DPLD)反义基因转化BT-18三倍体毛白杨,均获得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为盐碱地杨树造林开辟了新的途径;该项目通过产业化开发,山东省新增新选品种育苗面积17.3万亩,全省杨树林面积(主要是新选系号)比1996年(150万亩,品种为中林46I-69)增加315.8万亩。年新增经济效益达25亿多元,并建立了三个杨树良种示范县,培养专业人才1000多名,取得显著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立项正确,研究工作系统全面,方法、理论与技术均有明显的创新,在总体上达到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

该项研究成果被评为2002年山东省十大科技成果,2003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教书育人  师生情深

梁玉堂在高等院校工作多年,他不仅在科研工作上硕果累累,而且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方面更是成绩卓著。他在课堂教学、教材建设、因材施教、教书育人和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资源方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学以致用的优良学风,落实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办学理念,几十年如一日,认认真真地备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门课,为年轻教师做好教学工作树立了榜样。

在谈到如何做好教学工作时,梁玉堂这样说:

在教学中,我讲了森林培育学、经济林栽培学、种苗学、林学概论4门课。《造林学》(全国高等林业院校试用教材)我写了3章。《种苗学》教材是我主编的,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关于课堂教学,我的想法是,如果就书本去讲,效果一定不很好,一定要不断补充新的内容。我曾对伟德betvlctor国际官网的老师说,我说你们现在备课的时间太短。我们当时提出1:10,讲1小时课,用10个小时备课,这样才能融会贯通,讲得充分,把所有的国内外资料吸收进来,就教材去念不行。另外,教师还要搞科研,不断把新资料补充进去,参考国际上的文献,把英文的、中文的加进去。这样才能使讲课内容丰富起来。

梁玉堂的教学方法受到同学们欢迎。伟德国际官网登录入口伟德betvlctor国际官网教授委员会副主任邢世岩教授,是梁玉堂指导的硕士研究生,他现在回忆起老师当年上课的情形,仍然非常感慨:“老师教学很严谨,虽然听课的只有我们三个研究生,每次上课时都是在教室里坐成一排。他要求很严,让我们多看国外的研究资料,开阔眼界。他在树木营养繁殖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在教学中他把自己的科研进展、体会,与教材的内容融会贯通,很有说服力,当年的笔记我至今还保存着。那时没有统编教材,我们用的是老师编写的油印教材。他不仅讲课好,操作实践技能也让我们佩服。他还把我们送到北京、南京培训,学习相关技术,拜访专家。他的学识、学风和品格很值得学习,令人钦佩。”

梁玉堂对待学生,一方面严格要求,另一方面关心爱护学生,爱生如子,和学生交朋友,深受学生爱戴。

王道通是恢复高考制度后,梁玉堂培养的第一个硕士研究生。王道通是河南农学院林学系1977级学生,1982年毕业报考了梁玉堂的研究生。王道通入学时考的很好,梁玉堂从学业到生活对王道通关怀备至,师生情深。1985年,王道通研究生毕业时,伟德国际官网登录入口想留他当教师。王说:“老师,我结婚了,爱人孩子都在河南,还是回河南好!”王道通就到了河南省林业厅工作。

20125,梁玉堂收到王道通的一封来信,表达他和梁玉堂、龙庄如的师生感情,并提出由他出资设立“梁玉堂奖学金”,感谢老师的培养之恩。来信说:

尊敬的老师您好!

近日同学来电,惊悉老师病故,极为悲伤,请老师节哀并保重身体。此时此刻,我特别思念老师,她一直是那样地亲切。

多年来未与二老联系,原因有二:一是当年毕业未遵从二老意愿留校,对此事一直感到愧疚;二是尽管事业还比较顺利,但没有更多成绩向二老报告。

我多年前离开新乡来到了北京,开始在一家大型信托投资公司任总裁助理,后来自己创业,成立了北京科林投资有限公司至今。现全家都在北京生活,两个儿子留学英国。

师恩一直不敢忘怀。回想在学校的三年时间里,二老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极大的宽容,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我一直心存感激。

二老从事林业教育、科研事业50多年,硕果累累,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奖项,出版多部专著。我一直以师从二老感到自豪,也从内心感到敬佩。

老师生前,我一直没有为二老做任何事情,对此感到特别不安。我知道二老为教育事业奋斗了大半生,我想捐款20万元,希望以老师您的名义设立一个奖学基金——“梁玉堂奖学金”,以表达二老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并借此感谢您和龙老师的培养之恩。

对该奖学基金,我想应为一个开放式的,今后二老的其他学生、企业都可以捐款、注资,不断扩大。

对该奖学金的管理与使用,一切由您决定。

如果您能够同意,我给伟德betvlctor国际官网领导写了一个申请,请转交学院批准,我会及时将款汇出。

万望您保重身体,一切以身体为重。

再次表达对老师的感谢。

在梁玉堂的建议下,伟德betvlctor国际官网向学校汇报,经学校同意设立了“梁玉堂奖学金”。王道通的捐款也由20万增加到30万元。

王道通是梁玉堂培养的30多名研究生中的一员。如今在伟德betvlctor国际官网业务上挑大梁大多是梁玉堂培养的学生和研究生,他们是森林培育学的邢世岩、曹帮华、王华田,园林专业的赵兰勇、臧德奎、邢黎峰、樊金会、丰震,水土保持专业的张光灿等。还有在上海、北京、济南林业和科技部门及高校工作的20多人,都已成为本单位业务工作的骨干。

人生伴侣  科研夫妻

1955年秋天,教育部批准北京伟德betvlctor国际官网主办森林培育学研究生班时,北京伟德betvlctor国际官网选派梁玉堂参加学习,山东农学院选派龙庄如参加研究生班进修学习。

龙庄如,江西省永新县人。她父亲是北京国家计量研究院工程师。

梁玉堂在北京伟德betvlctor国际官网研究生班,和龙庄如同学了两年。因为两人觉得处的很好,龙庄如就邀请梁玉堂到家里拜见了龙的父母。1957年毕业时,梁玉堂留在北京,龙庄如回到山东农学院。这时两人的恋爱关系就确定了,保持着恋爱关系。1958年春节,他们就在北京结婚了。结婚后,龙庄如又回到山东农学院,夫妻两地分居。

1958年结婚开始,梁玉堂和龙庄如齐眉举案,相敬如宾,成为人生的伴侣,科研夫妻。在称呼上,梁玉堂一直称龙庄如为老师,龙庄如也一直称梁玉堂为老师或者老梁。后来,龙庄如担任山东农学院林学系主任,梁玉堂担任造林教研室主任,他们在教学和科研事业上相互切磋,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在国内林学界被传为佳话。

在他们相识相知、共同生活的57年中,梁玉堂留下了许许多多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当他回忆起两地分居、共同申报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相亲相爱的生活情景时,依然记忆犹新:

当时,双方都缺少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了两年就调走了,不合适。这一点我们都能理解。只好暂时两地分居。

1960年龙老师在北京协和医院生了女儿,要把孩子带到这里来(山农),只有一间平房。我说还是留在北京吧,由姥姥带。当时小孩随母亲办户口,小孩在北京没有户口,就没有牛奶、代乳粉等吃的供应。我就找了北京伟德betvlctor国际官网保卫科王科长。我说:“你看我这个困难,她一个人没法带,这里只有一个姥姥,没有户口就没有吃的!”王科长说:“好吧,你这么困难,我帮你解决这个问题!”他找了北京市有关单位说明办户口的原因,所以女孩子在北京落户了,什么都有了,后来上了幼儿园。当时60年代,那么困难,北京市对这些小孩子供应相当好,可以喝牛奶、喝奶粉代乳粉,还有鸡蛋等好多供应,所以这些小孩子没受罪!在幼儿园也很好!1966年,我就把孩子带到泰安来了,在泰安上了小学、中学。她姥姥说:“户口不用迁吧??我说:”迁走吧,我到泰安了,不在北京了!”

和龙老师相处,1957年就认识,50多年在一起,基本上感情各个方面都很好,相互帮助。另外,在我做科研过程中,老师尽了很大的力量。而且,她的文字写作能力比我强,有一些报告什么的,她自己写。她的讲话能力比我强,比如说我们申请国家级奖的时候,我说这样吧,其他的二等奖、部级奖都是我去讲,申请国家奖你去讲,我给你打幻灯。她说行啊!她准备的,规定要汇报15分钟,她讲得很好!讲完了以后,这些评委一听,讲得很清楚,很佩服她,高票同意申报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那时候,我们这些人,真是这样的,没有走后门、送礼这种思想,就是靠自己那么去做。所以,我们两人的关系处的相当好。我能取得这些成绩跟老师有密切的关系,她的去世我的确非常伤心,而且相互之间,这两个孩子的教育,各方面都比较好,相处基本上都是很和谐的,当然家庭之间没有一点矛盾也是不可能的,但是总体上是和谐的家庭,很温暖的家庭,很相亲相爱的家庭。

 

退休之后,梁玉堂用了10年时间,整理过去刺槐研究的相关资料。80岁时他和龙庄如编著,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了著名林业科学家论著——《刺槐栽培理论与技术》一书。

最近,关于举行第二届“梁玉堂奖学金”颁发仪式,邀请梁玉堂为获奖的14名优秀学生颁奖并发表演讲。梁玉堂殷切希望林学学子多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努力做到勤学、多思、善行,学好林学专业,为将来服务林业生产发展打好坚实基础。他还将《刺槐栽培理论与技术》和《树木营养繁殖原理与技术》专著赠给获奖同学。

梁玉堂教授在学术成长中形成的优良学风和治学精神,通过王道通捐资搭建的“梁玉堂奖学金”这个平台,在伟德betvlctor国际官网师生中传承。

 

梁玉堂简介

梁玉堂,河北省阳原县人,19307月生。研究生毕业。教授。曾任伟德国际官网登录入口造林学教研室主任;中国林学会造林和经济林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林学会理事、造林专业委员会主任;林业部、山东省科技评审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三〇”工程林木研究首席专家等。从事高等教育、科研和科技推广应用近50年。先后主持完成多项科研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山东省林业局林业科技突出贡献奖;山东省科协优秀科技建议一等奖;中国林学会陈嵘奖。受山东省人民政府表彰,荣记一等功。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5部。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参考文献

梁玉堂自传

梁玉堂口述

梁玉堂科研档案

王道通给梁玉堂的信

《新疆核桃结新果》1962619《人民日报》

《北京引种新疆良种核桃成功》1962619《人民日报》

杨宇:《绿色寄深情——记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梁玉堂教授》2103,神农新篇,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梁玉堂 龙庄如:《刺槐栽培理论与技术》2010,中国林业出版社

撰写者

刘观浦(1953—)山东省滨州人。19768月毕业于山东农学院园林系。原《山东农大报》社长、编审,原山东省高校校报研究会副理事长。山东省高等学校资深校报人。

1962年6月19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及重要位置对梁玉堂科研成果的报道

1962年6月19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及重要位置对梁玉堂科研成果的报道 

 

 1962年6月19日人民日报二版头条对新疆核桃引种的详细报道

 梁玉堂先生拿出积蓄再向奖学金注资30万元

 梁玉堂先生与获奖同学合影留念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
邮编:271018
电话:0538-8249164 8247859